中国政策专家库

China Policy Expert Database

田茂坤 李迎春:让工业旅游成为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和全域旅游的有生力量

打印    分享

旅游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举措,而工业旅游作为“旅游+工业”的一种新型业态,在近几年异军突起,成为拓宽经济增长空间,加快工业转型和培育新增长动力的有效途径。仅2017年,我国工业旅游接待游客达1.4亿人次,旅游收入213亿元,吸纳就业42.8万人。工业旅游成为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和全域旅游的有生力量,是一项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和巨大的发展潜力的新业态。

  科尔沁区工业旅游现状

  科尔沁区具备良好的工业旅游发展基础条件。科尔沁区因地处通辽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区域优势显著,交通便利,不仅便于工业旅游资源的开发,也便于与周边的各条旅游景点和旅游线路衔接组合。而科尔沁区近几年的工业发展较快,现已形成生以物科技、绿色农畜产品深加工、铝及铝后加工逐步为主的三大支柱产业,并形成以梅花生物科技公司、金锣食品、蒙古王酒业、通顺铝业为代表的龙头企业拉动模式。尤其是投资8个亿的科尔沁区绿色食品加工园区,是集生产、加工、销售、旅游观光为一体的现代化工业园区,这些规模大、实力强、品牌效应显著的企业,是科尔沁区开展工业旅游的强大支撑。

  科尔沁区曾经是成吉思汗胞弟哈萨尔的领地,这里的蒙古民族已经形成了独特的民族文化和民族风情,而这正是科尔沁区工业旅游的独特优势。据调查,科尔沁区生产民族商品的、具有实力和已经形成品牌的企业有8家,包括在全国蒙药行业中占领军地位的内蒙古蒙药股份有限公司;占全国麦饭石系列产品市场份额80%之多的通辽市草原宸香麦饭石有限公司;以创作生产草原特色礼品、旅游食品、纪念品及蒙古民俗民风及物品的为主,产品远销欧美等国家的金典艺豪展饰中心;荣获两届全国民族服饰设计一等奖的内蒙古科尔沁民族文化服饰有限公司;从事蒙古族传统家居文化传承研发生产的孝庄家居用品有限公司;以蒙古族文化为主要创作内容的内蒙古戈壁魂皮雕艺术有限责任公司;以生产全国知名品牌牛肉干为主的广发草原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罕山食品集团有限公司等。这些企业产品都具有丰富的民族特色和蕴含浓厚的民族文化,有些已经成为通辽市、内蒙古自治区乃至全国的品牌商品,并且逐渐发展壮大,在全国民族文化产业中独树一帜,潜力巨大。

  传统旅游业发展必然带动工业旅游发展,科尔沁草原历史悠久,茫茫沙漠与广阔草原连亘贯穿,旅游资源丰富、前景广阔,尤其是作为通辽市科尔沁500公里风景大道的重要节点区域,科尔沁区党委、政府一直把发展全域旅游,促进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精心谋划,高位推进,科尔沁区旅游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大进步。2018年,莫力庙和余粮堡镇的温泉项目、莫力庙自驾营地和赛马场体育项目、金禾湾和金色田园的农场项目相继投产运营,尤其是高铁的通车,将为科尔沁区旅游业迎来一个“高铁时代”,这些都为工业旅游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科尔沁区发展工业旅游存在的问题

  发展思路缺少规划和指导。科尔沁区大部分工业企业对如何挖掘现有资源潜力,寻找自身优势的认识分析不够。对把工业旅游办成什么样,形成多大规模,带来什么影响也缺少研究,对通过发展旅游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的研究也不够深入。

  企业认识亟待提高和转变。在科尔沁区的绝大多数企业没有相应的工业旅游规划,仅有少数企业具备小规模参观条件,还不能称为旅游,例如蒙古王酒业、通辽金锣食品、绿色食品加工园区等,其对企业的参观主要局限于商务洽谈、同行观摩和政府部门、学生院校组织的参观学习等方面,而彰显企业文化和企业个性的游览、互动项目严重缺乏,以初具工业旅游标准的蒙古王酒业为例,该企业虽然在品牌效应、厂区建设、游客参观项目上都做得可圈可点。但是,作为本土民族企业,在引导游客参观游览的内容中,缺乏蒙元文化内涵和独具特色的蒙古族酒文化内容,其他企业也在彰显企业文化魅力、强调企业文化优势方面存在着严重不足。

  宣传促销力度有待加强。由于工业旅游在目标顾客的定位上,仍比较侧重于企业间的参观与交流,多属于商务旅游的性质,面对大众旅游尚开发不足,因而在营销上缺乏策划和宣传推销,等客上门的现象仍然存在。宣传力度不够,造成不仅群众知之甚少,比如很多人传言说,“蒙古王酒厂都没有烟筒冒烟儿,酒是怎么生产出来的?都是拿现成酒精勾兑的吧?”而通过工业旅游,人们现场参观发现酒厂的实际情况后,纷纷改变看法,谣言不攻自破。金锣火腿已经是国内相当有规模的火腿肠生产企业,仅科尔沁区的清真生产车间每年产值就达10亿元,是国内最大的清真火腿肠生产车间,整个生产流程非常正规严格,但绝大多数人都不了解,甚至对金锣的生产流程和产品安全性也持负面传言。

旅游服务功能有待健全。绝大多数企业没有配套的旅游服务功能。如游客中心、停车场、标识标牌、景区图导览系统(景区图和全景区)、旅游厕所、垃圾箱等卫生配套设施、观光通道、电瓶车设置、旅游线路、餐饮住宿等设置。另外旅游服务系统还需提升,如讲解、演示、监控系统,旅游商品包装及购物店设计,企业文化展示,特殊人群服务。与此同时,服务人员、导游员、讲解员队伍需要培训和提高,要统一着装,佩戴工牌。

科尔沁区发展工业旅游的建议

  发挥政府优势,制定工业旅游发展规划。 “旅游+工业”战略融合,是促进传统工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重要方式,而发展工业旅游,牵扯的部门多,涉及的资产多,关联的人员多,要求的条件多,尤其是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都需要地方党委政府给予强力统筹。建议科尔沁区党委政府摸清家底,做好工业旅游发展的长远规划,以发展规划为指引,明确工业旅游方向定位,夯实工业旅游发展基础,为工业旅游的整体发展、全面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要充分利用国家旅游局鼓励“旅游发展基金等财政金融政策向中西部地区和老工业基地工业旅游发展适度倾斜”的利好时机,把科尔沁区的工业旅游纳入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全域旅游发展规划,推动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充分发挥政府规划对工业旅游的引导作用,同时要大力鼓励和推动各地各类社会资本和专业人才投入工业旅游建设。

  提高企业认知,树立工业旅游“四个做到”。科尔沁区要发展工业旅游,不仅要提高企业对工业旅游重要性的认知,还要改变企业对工业旅游粗浅的理解,让企业结合自身优势,在充分发掘企业品牌效应和文化传承的基础上,制定行之有效的、符合企业发展特色的工业旅游战略规划,树立“四个做到”的目标。一要做到让顾客“5看”:想看、可看、好看、耐看、回头看;二要做到让游人“5可”:可进入、可停留、可欣赏、可享受、可回味;三要做到“5性”:差异性、互动性、参与性、舒适性、方便性;四要做到“5力”:视觉冲击力、历史穿透力、文化震撼力、快乐激荡力和生活沁润力。

  强化行业标准,打造工业旅游精品线路。工业旅游作为一种高品位的旅游方式,能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要强化工业旅游准入标准,统一规划、管理、引导和服务等,积极推动有条件的企业发展工业旅游,帮助企业做好开展工业旅游的基础性工作,并定期组织工业旅游示范点等级评定标准的学习培训,进一步推动工业旅游资源与其他旅游资源相结合,致力于打造工业旅游精品线路。

  加强宣传力度,拓宽工业旅游营销渠道。要扩大对工业旅游的宣传,增加工业旅游创造的价值。在宣传的方法上,可以先本地区,后周边地区。在产品的营销上,可以采取多种灵活手段,除了加强与旅游社的合作,还要靠直销、网络营销等手段来促进产后的销售,可以把企业的产品转化为旅游商品、纪念品和宣传材料。要从旅游消费的角度来做好工业旅游的宣传推广和市场培育工作,推出一批有影响的工业旅游品牌和活动,有针对性地培育青少年、学生群体等专业旅游市场。鼓励将工业旅游与修学旅游有机结合,组织学生开展工业参观考察、学习观摩、科技实验、生活体验、劳动锻炼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

  创新产品形式,丰富工业旅游产品内容。着力打造富有知识性、趣味性、观赏性和体验性的工业旅游产品。企业可根据自身特点,开发不同层次的工业旅游产品,由初级的流程性游览向互动型参与和主题型体验发展,在项目设计上可将现场演示、模型展示、动感体验等方法有机结合起来,可以开辟特定的生产场所为游客提供有偿使用,让游客身临其境,在亲身体验中获得乐趣。

  以文化为引领,实现文化旅游与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工业旅游,工业是基础,文化是内涵,二者缺一不可。中国酒文化历史悠久,蒙古民族更是以豪饮著称,而蒙古民族的酒文化也是科尔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议以蒙古王酒文化为主题的博物馆尽快落成,将传统科尔沁文化与蒙古民族酒文化相结合。届时,蒙古王酒博物馆与蒙古王酒厂业态融合发力,将以时尚为引领,以科技为支撑,把产业赋予文化内涵,推进产业的文化,让文化具备产业支撑,实现文化的产业化。在传承酒工业文明优秀基因的同时,以集成创新带动工艺的升华,以构建新型博物馆艺术经济复合体形态培育传统产业发展新动能。

  (作者单位:科尔沁区旅游局;科尔沁区政协委员会)

(来源:通辽日报

责任编辑:韩旭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