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五年我国发展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
李克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全面总结了过去五年的工作,概括阐述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所取得的重大标志性成就。过去五年,是我国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面对极其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前行,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开创新局面。党的十九大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制定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宏伟蓝图和行动纲领,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各地区各部门不断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十二五”规划胜利完成,“十三五”规划顺利实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一)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五年来,我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从2012 年到2017 年,经济年均增长7.1%,明显高于同期世界经济年均增长2% 和发展中经济体年均增长4% 的水平,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位居前列。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0% 以上,超过美国、欧元区加上日本贡献率的总和。国内生产总值从54 万亿元增加到82.7 万亿元,增长了53%。与2010 年相比,7 年时间翻了一番。按全年平均汇率1 美元兑换人民币6.7518 元计算,2017 年中国经济总量大约为12.25 万亿美元,人均8813 美元。中国经济占世界经济的比重,从2012 年的11.4% 提高到2017 年的15%左右。2017 年6.9% 的增量达到1.24 万亿美元,相当于澳大利亚或西班牙2016 年的经济总量。
五年来,国家财政收入持续增加,全国财政收入从11.7 万亿元增加到17.3 万亿元。与2010 年全国财政收入8.3 万亿元相比,7 年时间翻了一番多。17.3 万亿元的财政收入折合2.56 万亿美元,超过了印度一年的经济总量,相当于法国一个国家的经济总量。
物价总水平保持稳定,居民消费价格年均上涨1.9%,低于预期涨幅3% 左右的目标。应该说,2% 左右的物价涨幅是比较理想的指标,既没有出现通胀,又避免了通缩,有利于经济平稳增长。
难能可贵的是,我国就业保持稳定增长。过去五年,城镇新增就业6600 万人以上,年均新增1300 多万人,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失业率稳定在较低水平,城镇登记失业率一直保持在4.1% 以内,并呈现持续走低之势,2017 年末下降到3.9%,是2002 年以来的最低水平。对于一个13 亿多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来说,能够实现比较充分的就业是非常难得的。就业稳定增长,成为经济运行的一大亮点,也成为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标志。
(二)经济结构出现重大变革。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消费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2012 年到2017 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21.44 万亿元增加到36.63 万亿元,增长70.8%,年均增长11% 以上。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54.9% 提高到58.8%。消费成为“三驾马车”中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充分发挥了经济增长的“稳定器”和“压舱石”作用。特别是新兴消费快速发展,2017 年全国网上零售额达到7.18 万亿元,比上年增长32.2%。旅游消费发展迅猛,出境旅游人次由8300 万增加到1.36 亿,中国游客的海外消费占全世界1/5 以上。我国经济增长实现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同拉动转变。
二是服务业跃升为国民经济第一大产业。服务业增加值从24.48 万亿元增加到42.7 万亿元,增长74.4%,年均增长8%。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从45.3% 上升到51.6%,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从9% 上升到58.8%。我国产业结构由“二三一”转变为“三二一”,经济增长实现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转向依靠三次产业共同带动。
三是高技术制造业加快发展。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1.7%,增速比规模以上工业高5 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在工业中的比重逐年提升,推动了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四是基础设施水平大幅跃升。高速铁路运营里程达到2.5 万公里,占到全世界2/3,五年新增1.57 万公里,建成了四纵四横的高铁网。高速公路里程由9.6 万公里增加到13.6 万公里。新建改建农村公路127 万公里。我国港口货物吞吐量连续10 年位居世界第一,在全球10 大港口中我国占据7 个。全长55 公里的全世界最长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全线贯通。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全线通水。建成了全世界最大规模的4G 宽带通信网络。一大批标志性工程创造世界新纪录,“中国建造”享誉全球。
五是农业结构调整迈出新步伐。粮食生产连年丰收,2013 年全国粮食产量首次突破1.2 万亿斤大关,之后连续四年超过1.2 万亿斤,粮食生产能力稳定在1.2 万亿斤的水平。
六是城镇化水平快速提升。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从52.6% 提高到58.5%,年均提高约1.2 个百分点。户籍制度改革不断深化,五年来共有8000 多万农业转移人口成为城镇居民。
(三)创新驱动发展成果丰硕。五年来,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全社会研发投入年均增长11%,科技进步贡献率由52.2% 提高到57.5%。2017 年我国研发经费投入总量为1.75 万亿元,比2012年增长70.9%,研发经费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2.12%,自2014 年以来保持在2% 以上并持续提高。我国研发经费投入规模仅次于美国,跃居世界第二位。创新发展取得一批重大成果。我国在载人航天、探月工程、深海探测、量子通信、超级计算、国产航母、大飞机、北斗导航、第三代核电技术、5G 宽带等方面,不断取得重大突破性进展。国家创新能力排名从2012 年的第20 位上升到2017年的第17 位。科技创新已从过去以跟跑为主,转向更多领域并跑、领跑的新阶段。
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快速发展。高铁网络、电子商务、移动支付、共享经济等引领世界潮流,成为外国人眼中的中国“新四大发明”。我国手机网民用户达到7.53 亿人,移动支付正在深度绑定个人生活,广泛扩展到购物、旅游、打车、订餐等众多服务领域。共享单车服务覆盖到国内主要城市,用户规模达到2.21 亿人,并扩展到海外21 个国家。“互联网+”广泛融入各行业各领域,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云服务等快速发展,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智能制造、机器人、3D 打印、无人驾驶等不断兴起,推动了平台经济、数字经济、智慧经济发展。中国已经成为全世界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和新能源汽车市场。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发展。五年来,我国新设市场主体7292.9 万户,各类市场主体增加60% 以上,日均新设企业由5400户增加到1.66 万户。“众创空间”带动了线上线下“创客”竞相发展,一批“独角兽”企业快速成长。
我国经济已进入依靠创新驱动发展的新阶段,快速崛起的新动能,正在撑起发展的新天地,重塑经济增长格局,深刻改变生产生活方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标志。
(四)改革开放迈出重大步伐。五年来,我国改革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一大批具有标志性、支柱性的重大改革方案出台实施,主要领域改革主体框架基本确立。
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深入推进。大幅压缩行政审批事项,彻底终结非行政许可审批,改革商事制度,推动政府职能发生深刻转变,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明显增强。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报告显示,我国营商便利度比2013 年提高18 位,其中开办企业便利度上升65 位。
全面实施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实行了66 年的营业税退出历史舞台。营改增积极稳妥、分步有序推进,做到了“两个确保”,即确保所有行业税负只减不增、确保地方财力只增不减,实现了简税制、降税负、激活力、优结构的多重目标。
财政金融、国资国企、农业农村、社会领域、生态环境等方面改革深入推进,取得重要进展。
“一带一路”建设取得开创性成果,发起创办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设立丝路基金,开工建设一大批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经贸合作项目。设立上海等11 个自贸试验区,建设13 个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外商投资由审批制转向负面清单管理。人民币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沪港通、深港通、债券通相继启动。五年来,我国成为世界第一货物贸易大国,服务贸易跃居世界第二位,跨境电子商务规模世界第一,贸易大国地位进一步巩固。利用外资总额从2012 年的1133 亿美元增加到2017 年的1310 亿美元,规模连续多年居发展中国家首位。对外投资快速增长,已成为第二大对外投资国。
(五)人民生活持续改善。五年来,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我国农村贫困人口累计减少6853 万人,平均每年减少贫困人口1300 多万,贫困发生率从2012 年末的10.2% 下降到2017 年底的3.1%。截至2017 年底,我国还有3046 万农村贫困人口。中国成为减少贫困人口最多的国家,创造了世界减贫史上的新奇迹。
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全国居民收入年均增长7.4%,快于经济增速,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快于城镇居民,城乡居民收入之比从2.88 下降到2.71。全国居民恩格尔系数即食品支出占全部消费支出的比重,下降到29.3%,达到了联合国划分的20%~30% 的富足标准。我国中等收入人数快速增加,形成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中等收入群体。
我国织就了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保障网。建立起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社会养老保险覆盖9 亿多人,连续多年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基本医疗保险覆盖13.5 亿人,居民基本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由240 元提高到450 元,全面实施大病保险制度,实现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直接结算,我国多项主要健康指标达到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6.7 岁。完善社会救助制度,保障了近6000 万低保人员和特困群众的基本生活。五年来,住房保障建设持续推进,共完成棚户区住房改造2600 多万套,农村危房改造1700 多万户,上亿住房困难群众喜迁新居。
(六)生态环境状况逐步好转。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制定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个“十条”并取得扎实成效。
重拳治理大气污染,从源头上控制污染排放,加大节能减排工作力度。五年来,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0% 以上,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持续下降,重点地区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下降30%以上,重点城市重污染天数减少一半。水、土壤污染治理扎实推进,化肥和农药使用量实现零增长。
生态保护和建设成效明显。森林面积增加1.63 亿亩,沙化土地面积年均缩减近2000 平方公里,绿色发展呈现可喜局面。
回顾过去五年,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大幅提升,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显著增强,国家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性变化。过去五年取得的全方位、开创性成就,发生的深层次、根本性变革,再次令世界瞩目,全国各族人民倍感振奋和自豪。
(来源:中国政策研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