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策专家库

China Policy Expert Database

易纲:结合中国金融业开放促进“一带一路”建设

打印    分享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25日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资金融通分论坛上表示,据统计,中国金融机构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资金超过4400亿美元。其中,金融机构自主开展的人民币海外基金业务,规模超过3200亿元人民币。中国资本市场为相关企业提供股权融资超过5000亿元人民币,沿线国家和企业在中国境内发行熊猫债超过650亿元人民币。

易纲表示,下一步,应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理念,坚持企业为主体、市场化运作、互利共赢的原则,构建开放、市场导向的投融资体系,推动一带一路建设高质量发展。对于深化一带一路投融资合作,易纲提出五点考虑。

一是遵从市场规律,坚持市场主导。顺应一带一路建设市场化运作的需求,资金支持主要以商业性资金为主,尽量减少提供减让式资金。私人部门投资是主力,政府投资主要发挥杠杆作用,撬动并引导私人部门投资。

二是多方力量共同参与。一带一路倡议源自中国,机会和成果属于世界。沿线国家、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国际金融机构、国际金融中心等都在一带一路投融资中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深化合作、优势互补、凝聚合力,实现共商、共建、共享

三是加强债务和风险管理,实现可持续发展。应客观全面地认识发展中国家债务问题,如果债务增加伴随着基础设施的完善、民生的改善、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贫困率降低等有利于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指标的改进,是有利于长期债务可持续的。投融资决策既要充分考虑市场主体的资本金约束,合理设计融资结构,有效管控风险,也要充分考虑一国总体债务承受能力,加强投融资统筹协调,确保债务可持续。

四是结合中国金融业开放促进一带一路建设,以发挥开放对一带一路建设的支持作用。特别是,本币债券市场发展和开放能有效动员长期资金参与,缓解货币错配风险。更多地使用本币有利于降低汇率风险和货币错配。

五是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欢迎更多金融机构和企业支持并签署《一带一路绿色投资原则》,更多项目对生态、环境和气候的影响更加绿色,充分发展并运用绿色金融工具。要加大透明度,加强信息披露,使碳排放、减排等数据更加透明。

(来源:中国证券报)

责任编辑:贾雨鑫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