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策专家库

China Policy Expert Database

用生态振兴助力村落发展

打印    分享

在新时期乡村建设的背景下,各地村落都在努力寻求发展振兴的机遇。村落振兴的关键在于村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和村落获得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这一切有赖于村落经济发展的水平。当前的艺术乡村、民族民俗特色乡村、民宿村等各种乡村建设模式,都是为了创造村落经济发展的动力。当前的乡村建设,无论是何种模式和理念,都将改善村落自然生态环境作为重要工作。可以说,只有做好乡村的生态振兴,才能助力实现全面的乡村振兴。乡村生态振兴主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是改善村落的公共卫生环境,另一方面是优化村落的景观环境。

村落的公共卫生环境,不仅直接关系村民的身心健康,也是乡村旅游的重要附加值。公共卫生环境主要涉及村落的垃圾回收、厕所革命等事关村民生活废弃物处理的事项。在传统的农村社会,生产生活残余废弃物,如人畜粪便、食物残渣、作物秸秆等,多以回归自然的方式降解。现代生活方式带来了许多无法回归自然的新型废弃物,如塑料等化学制品,这些都难以在自然系统中进行降解,对土壤和水源环境造成污染。厕所革命是近两年国家推动的环境整治举措,在城市和乡村都得到了民众的积极响应。改造农村地区的厕所环境,仍然任重道远。虽然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尤其是旅游业发达的乡村,公共厕所环境已经达到了清洁、美观、舒适的标准,但在一些较为偏远落后的乡村,如厕环境依然有待改善。

造成当前乡村公共卫生环境治理困境的因素,一方面是现代环保理念的缺乏。为此,不仅要对村民进行环保理念和知识的宣传推广,也要对旅游业的从业者及游客进行行为约束。在全国实施垃圾分类的浪潮下,尤其要加大对村民的垃圾分类知识普及和具体方法指导,帮助他们建立现代垃圾处理理念。对旅游业的相关人员,要将对旅游地的环保责任纳入行业规范,同时加强对游客的行为引导,共同维护旅游地的公共卫生环境。另一方面,政府环保措施有待加强。应加大对偏远欠发达地区的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如引入现代化垃圾分类处理系统,促进废弃物的转化和循环利用;建立公共卫生间,净化村落公共环境;帮助村民改造室内卫生设施,安装现代排污设备。清洁舒适的公共卫生环境,有利于营造健康宜居的环境,是当地民众的福祉,同时也将提升村落发展的附加值。

优化村落景观环境,是乡村生态振兴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村落景观环境包括村落的布局、建筑风格、农田水渠、山体植被等自然或人工的景观环境。我国各地的传统村落都有自身独特的景观特征,如苏杭江南水乡的水系村落、皖赣地区依山傍水的徽派古村落、闽粤一带客家民居村落、西南少数民族村寨等,它们的村落景观都具有鲜明的区域和民族特色。千百年来,世居于此的人秉持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维系、延续着村落的景观风貌,不仅营造了传统乡村社会田野牧歌的宜居生态环境,也成为提升村落价值的重要元素。

当下的乡村建设和传统村落保护工程,都普遍重视修复村落景观环境,提升村落外观形象。在古村落的保护中,除了修古宅民居、祠堂戏楼、牌楼亭榭、水巷古街等体现村落标志性风貌的建筑群,还注重整饬水口园林、农田水利、山体植被等村落周边景观风貌,使其与村落融为一体,如安徽黄山的宏村、西递、呈坎等徽派古村落。这些古朴优雅的村落景观,成为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极大提升了村落的文化价值。

一些不具备丰厚历史文化资源的村落,也可以通过文化艺术的介入而进行景观优化升级,创造新的价值。艺术乡村建设实践中,通过建筑师、设计师、画家等艺术家将新的艺术形式引入村落,为村落打造新的形象风貌。福建屏南县双溪镇,通过艺术教育机构的进驻,掀起全民创作油画的热潮,使油画成为本地新的视觉符号。该地现已发展成为集艺术创作、教育、交流、体验、销售于一体的文创产业基地,成为艺术改变乡村的典范。

公共卫生环境和村落景观环境是建设现代乡村宜居环境、振兴乡村生态的重要指标。这不仅有利于提高乡村居民的生活质量,也有利于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作者:汪欣,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学研究所)

 (来源:《农民日报》)

责任编辑:贾雨鑫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