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障体系既要覆盖全民,又要保障适度。换句话说,既要继续扩面,继续提高保障,又要量力而行,注意可持续可承受。怎么做到呢?专家指出,需要始终坚持共建共享原则,真正形成多层次保障体系,妥善处理好社保与财政的关系,赋予社保制度与时俱进的自我调节功能。在建设社会保障体系的过程中,覆盖全民和保障适度是何种关...
为开好此次专题协商会,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和全国工商联组成调研组,深入山东、江苏、重庆开展实地调研。从调研情况看,仍有制约实体经济发展和供给体系质量提高的因素存在:适应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思想观念尚未全面形成、制度体系仍不健全,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有待完善。委员们建议: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引领实体经济高...
最近几个月,部分城市陆续上演“抢房大战”。随后,西安、长沙、重庆等地相继出台房地产调控政策,住建部等七部门也在北京、上海等30个城市开展治理房地产市场乱象专项行动,为过热的房地产市场“降温”。新一轮的房价上涨与密集调控迅速引发公众疑问,为什么各地“抢房大战”会不断上演?缓解大城市高房价的问题,应该怎...
量积累到一定阶段,必须转向质的提升。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然而,只有准确把握时机促成质变,才能实现事物的发展和飞跃。习近平总书记说过,我国经济结构出现重大变化,居民消费加快升级,创新进入活跃期,如果思维方式还停留在过去的老套路上,不仅...
国务院研究室原主任、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管理研究院/社会学院院长魏礼群近日在出席“第八届中国社会治理论坛”时系统梳理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社会治理变革的三大阶段,全面总结了社会治理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的宝贵经验,指出了新时代社会治理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他表...
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郑新立在近日举行的“国研智库论坛#183;2018中国资本峰会”上表示,中国经济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产业结构调整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培育新的四大经济增长点,包括乡村振兴、第三产业、新一代互联网和数字经济、通用航空业。郑新立表示,过去40年,中国经济年均...
发展实体经济要做的事情有很多,一个基本的要求是降低成本。其中更重要、更紧迫同时也更具可行性的,是降低能源、物流、通信、资金、土地这五大基础性成本。在调研中我们发现,这些成本之所以被称为基础性成本,是因为它们在实体经济成本的构成中具有普遍、直接、比重高的特点,对企业的经营状况和未来发展影响很大。为此建...
现代市场经济必须有良好的新陈代谢,即新企业进入快,低效企业退出也要快,否则将导致供给质量低下。如何推动低效企业的快速退出始终是个难题。当前,中国实体经济中低效企业(包括“僵尸企业”)数量多,涉及的债务水平高,退出的进度慢。根据调研,提出以下建议:在中央层面成立企业退出基金。通过财政拨款的方式,交给地...
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是创新,而创新最关键的要素是创新型人才。我在高校基层一线从事教育管理和改革工作中发现,学生的平均水平较高,但是其中的拔尖人才较少。为了提高大学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能力,建议: 在知识层面,鼓励学生跨学科、跨领域掌握知识。学生学习知识,不仅要记住“知识点”,更要...
作者介绍:本书由国务院研究室编写组编写,国务院研究室党组书记、主任黄守宏作序,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推介,每年都确定为“两会”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学习用书,更是广大干部和群众学习《政府工作报告》的权威读本。 内容简介: 3月5日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是一次换届的大会,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