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伊始,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中国人民银行积极引导利率下行、降低存款准备金率、运用再贷款再贴现政策、创新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等,共涉及9万亿元资金供应,并带动人民币贷款和社会融资规模较快增长,有力支持了实体经济恢复。当前宏观政策取向已由“稳增长...
“我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交通大国,有力支撑了国家综合实力大幅跃升。”交通运输部部长李小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十三五”时期,高速铁路、城市轨道交通里程翻了一番,高速公路里程、万吨级码头泊位数量等保持世界第一,以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为代表的机场群建成投用,快递业务量翻了两番,铁路、公路、水路、民航客货运输...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这一重要论述,为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政府和市场关系提供了重要的理论视角和实践要求,对于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理顺政府和市...
从提升科技自立自强能力到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从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到持续加强基础研究,从支持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到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围绕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科技界如何深化认识,又怎样部署推进,于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记者专访了科技部党组书记、部长王志刚,紧扣科技热点和未来发展重点...
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强化创新文化建设,强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建设,强化创新平台建设,激发人才创新活力,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持。深化校企、校地协同创新,促进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实现创新型资源优化配置...
国计民生,大小账本,新的一年有新的安排。 在“十四五”开局之年,发挥好财政职能作用,推动新征程开好局、起好步,尤为关键。 2021年,积极的财政政策如何再发力?减税降费、直达资金有何新安排?保民生怎样发力?记者近日采访了财政部部长刘昆。 积极的财政政策提质增效、更可持续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积极的...
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加强宏观政策应对力度,经济实现了快速恢复性增长,2020年我国成为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必须清醒看到,疫情变化和...
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是“十四五”时期实现“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目标的必然要求。做好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推进乡村振兴、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的工作,有利于解决一系列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的问题,推动我国在实现高质量发展上不断取得新进展。《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
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作为2021年要抓好的重点任务。做好这项工作对经济社会发展有何重要意义?生态环境部门有哪些新思路?记者采访了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应对气候变化、降低碳排放“一举四得”,正抓紧确定达峰行动计划的时间表和路线图问: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有什么重要意...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要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这对构建高质量农业供给体系提出了新要求。高质量农业供给体系具有“三高一强”特征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总量不足已经不再是农业的主要矛盾,这不仅要求农业功能从单一生产功能向多功能转变,也要求...